你有魔鬼风区暴雪,我有十八罗汉压

北京治青春痘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311/8736666.html

在8级以上的大风中逆风前行是一种什么感受?在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里拖拽搬运又是一种什么体验?20年来,新疆塔城公路管理局额敏分局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的队员们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

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队员们。

玛依塔斯是新疆九大风区之一,这里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天气有多天,最大风速高达每秒40米,积雪最厚时达七八米以上。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承担着省道、省道等公里风雪路段的抢险保通任务。

每到深秋寒冬,抢险基地的18名队员就会默默驻扎此地,用无声但坚定的行动践行“生命至上”的守护誓言。多年来,他们成功营救出遇险人员近10万人次,无一人伤亡。那一抹抹橘红色的身影定格成一幅幅动人画面,成为茫茫风雪路上最美的一道风景。

01

这里是“魔鬼风区”

在新疆,说起暴风雪,人们自然会提到玛依塔斯。玛依塔斯被称为“魔鬼风区”,又被称为“夺命口”。在这里,起风不代表舒爽惬意,下雪不再象征纯洁浪漫,而是会让所有人分外紧张起来。因为,玛依塔斯四面环山,每年8级以上大风有多天,积雪最厚时达七八米以上,风速之快、移雪量之大、危害性之大,堪称世界罕见。

新疆省道,是塔城通往乌鲁木齐的最佳路径,东连额敏,西接克拉玛依,惠及塔城、额敏、托里、裕民四县(市)20多个乡场和农九师10个团场。其中,有78公里路段就位于玛依塔斯。一到冬季,大风就裹挟着积雪袭击过往车辆,对行车和人员安全都造成极大威胁。

齐心协力修雪犁。

“风又急又大,带着雪打到脸上生疼,不一会儿全身都冻麻了!”

“风夹着雪打着旋地吹,路上风雪弥漫、能见度极低,开车既不敢走也压根走不动。”

“垭口路段积雪可达七八米,大型除雪机械也难以正常工作。”

提起省道玛依塔斯路段,过往司乘和公路养护人员都谈之色变。

夜间救援。

为应对冬季风雪灾害对公路交通的影响,塔城公路管理局额敏分局在省道K44+米处设置了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负责除雪保通工作。这是新疆境内公路交通线上独具特色的抢险基地,也是全国唯一有59式坦克牵引车、86式步兵战车的抢险基地。与之呼应的防风雪保交通抢险值班点多达10个。

基地的18名队员,每年在完成夏季繁重的养护工作后,11月初便来到防风雪基地驻守,一直到次年3月,一呆就是5个月。

这5个月里,他们驾驶着各种车辆设备与暴雪搏击、与狂风抗争,打通一段又一段雪阻路段,用责任和担当为司乘人员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他们一次次在风雪中艰难前行,救助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他们把人生价值的坐标镌刻在风雪公路线上,支撑起新疆交通的脊梁。

他们用奉献书写着一段段感人故事,用传承演绎着一代代平凡又伟大的人生。

02

为了“一个都不能少”

年春节假期的一个深夜,一辆运送防疫物资的半挂车发生故障横在公路上,10级大风引发的风吹雪很快将故障车及其他50多辆受困车厚厚地包裹起来。当时空气稀薄,能见度极低,从装载机里很难准确判断出故障车的位置进行清雪作业。

抢险基地副班长阿里木江坚持下车指挥,暴风雪中他几乎是翻滚着逆风前行,但总是能发布准确的指令。操作手熊伟根据指令精准操作,扫雪机灵活穿行,清除货车周边积雪。当装载机推着积雪从故障车边上擦身而过时,两车相距不足10厘米。

凭借高超的技术、默契的配合,最终他们仅用3个小时就清除了积雪,转移被困人员多人,并将10辆大货车及近吨抗疫物资及时安全护送到塔城。

年1月23日,省道玛依塔斯路段出现严重风吹雪,形成强劲的风雪流,风力高达11级,气温骤降至零下30多摄氏度,大地顿时被冰雪覆盖,垭口处部分路段能见度为零。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基地队员成功救助了名司乘人员和58辆车,无人员伤亡,无财产损失,被誉为公路灾害救援史上的奇迹。

巴图散参与救援的一次行动,在暴风雪中护送群众。

动人的故事太多。

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的队员们曾用身上的大衣垫在无法前行的车轮下,推动车辆一点点移动。

他们中有脱下自己的衣服去裹住婴儿的艾克拉木,有怀抱孩子背扛老人的巴图散,还有连续16小时雪地跋涉的尹艳涛和曹玉亮。

遇上暴风雪,基地的会议室、活动大厅、食堂、宿舍、走廊里都是被救回来的人,基地把能吃的能喝的全都给了受困群众,还安排他们休息,而队员们转身又钻进风雪中开展下一场救援……

无数个寒冷的日日夜夜,这些“橘红战士”从命悬一线的生死救助中保护了无数人。

当风力达到8级以上时,气温往往下降到零下30多摄氏度,狂风裹挟着暴雪扑面打来,风速快到连呼吸都十分困难,能见度几乎为零。他们就憋着气三五个人手挽着手一起顶风摇摇摆摆地前行,通常是走一段,然后背过身来深吸一口气再继续前行,艰难搜寻被困旅客和司机。

救援后身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积雪,连脸上都覆上一层冰,脸是木的,胳膊不能转动,只能以眨眼示意队友平安……

日积月累,每个人的脸上、手脚都留下了严重冻伤的痕迹。

雪地中的晚餐。

风雪无情人有情。多年来,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的队员们为了“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无数次身处险境,成功营救遇险人员近10万人次,无一人伤亡。他们的存在,使得感激和感动成为这条风雪线的关键词。

在一次次惊心动魄的风雪大营救中,一个个橘红色的身影留在了每位被救群众的心里,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画面成为挥之不去的温暖记忆。

03

除雪保畅他们坚守在路上

有一次,在路上连续清雪作业8个多小时的抢险队员木汗和玛尔达尼接到命令,要驾驶扫雪机前往遇险路段救援。

在能见度不足2米的公路上,他们根本看不见前方的路,3个小时仅仅前进了十几公里。眼见磁诱导黑屏、机车油料消耗过半,玛尔达尼急了,他毅然决然坐上机车引擎盖,用眼睛看路导航。

零下30摄氏度,他在不足1平方米的地方蜷缩着1米85的身体,顶着强烈的风吹雪,用报话机指挥前行……就这样,他坚持了3个多小时。

雪中救援。

冬季是公路保通的关键时刻,基地的每个人都超负荷拼搏着。一个工作日,也许是12小时、16小时,也许是24小时甚至是连续多天,为了除雪保通这个目标,他们与风雪搏斗,一直在路上。

对于每名抢险队员而言,每一次救援其实都是一场生死考验,因为他们不仅顶着狂风暴雪救人,有时更是冒着生命危险救人。那有没有想过换个工作呢?

每个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在风雪中将受困司乘安全救出是我们的工作,除雪保畅是我们的天职。”

当问到他们当初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份职业时,年近半百的阿里木江的回答让人心里一颤:“因为我的父亲永远留在了这里,我不想让别人像他一样,我要把每一个被困人员救出来!”

42年前,阿里木江的父亲、养路段司机达吾提因救人在暴风雪中迷失,牺牲在了玛依塔斯。父亲离世时,阿里木江只有6岁。为给母亲分担压力,他初中毕业后主动参加工作,在公路系统偏僻基层站点干了14年道班工人和巡道工,直到0年调入基地。

阿里木江工作特别拼,他总觉得救人是爸爸交给他的事。他说:“我希望每一个通过风区的人都不会迷路。”阿里木江用自己的坚守向父亲致敬。

在基地,即便不是抢险救援,除雪保通任务也毫不轻松。

撒布工业盐、融雪剂,8平方米一车,撒60公里。低温结晶时,队员们需要在寒风中爬上三四米高的车厢,挥舞着十六七斤重的钢钎将结晶体快速捣碎,送至出料口。每一次需要连续捣30多分钟,撒一车需要十几二十次的重复劳动。

队员们浑身是汗,脸却冻得生疼,尽管胳膊累得抬不起来,但绝不能停下,因为要抢抓最佳撒布时间。

数字是枯燥的,但它最能说明一切。仅一个冬季,基地就撒布融雪盐吨、融雪剂吨,出动机械台班,清理路面积雪万立方米。如果以积雪为料修建一条路面7.5米宽、路基1米高的二级公路,能砌筑的“雪路”可达公里。

漫漫人生路,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的每名队员将白色和橘色厚涂在自己的人生画卷上。

04

平凡英雄岁月如歌

“有临时抢险任务,年夜饭吃不上了,对不起,明年过年我一定好好陪你们。”除夕夜,尹艳涛在给妻子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55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