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这个不到8的家,他们一住就是一辈子
武汉,一个离不开水的城市,曾经因水而孕育出的码头文化,蜕变成江湖气,至今淋漓尽致的体现在武汉吖身上。
而现在,江边早已寸土寸金、高楼林立,当穿过繁华喧闹的商场、车水马龙的街道,再来到汉江边上时,会发现有群人,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生活在一艘不到8平方米的小木船上,一过就是一辈子。
经历风吹日晒,却始终漂泊在江面上,他们就是武汉的打渔人家。
今天要说的,便是他们的故事。
漂泊几十年随波荡漾“师傅,您老家哪里的啊?”
“汉川滴~”
“来武汉几多年鸟啊?”
“差不多...也有个几十年了吧...”
靠近江汉一桥的岸边,停泊着5艘小木船,随波晃荡着,走进仔细一看,会发现每艘都写有渔船编号。
明明才差不多早上10点的样子,船只上就已经炊烟袅袅,一派热闹。
忙碌的女人们,一边相互聊着天,一边做着饭。需要洗菜、涮碗时,汉江水就是生活用水,就算在这充满凉意的天气里,她们也是自然而然的侧身就地取材。
△就着江水洗菜、tǒu抹布、洗碗...
而船里炒菜都是用的煤气罐,明火在木质的船上,看得直叫人胆战心惊。
这时,煤气公司的人刚好送了罐煤气来,坐在其中一艘船里的大爷探出头,叼着烟一副江湖气派。
“勒一罐几多钱?”
“xx元”
“么昂比我用的贵些咧~”
...
伴随着大爷和送煤气罐的人拉家常的对话,另一艘船的男主人才在老婆的催促下,缓慢的爬了出来。
将旧煤气罐给工作人员,再接过新的煤气罐,船板上明明放着套鞋,却始终光着脚爬进爬出的,对于他们来说,船虽小,但上船就如同回家。
岸边踟蹰了半天,终于鼓起勇气和充满江湖气的大爷搭话,本以为会被拒绝,没有到他却爽快的和我们咵了起来。
大爷说,他们全都来自汉川,彼此都是老乡,作为持证渔民,夫妻俩一条船,在武汉的江面上,一荡就是几十年。
当小编问到“一直都是生活在船上吗”的时候,正在炒菜的大爷老伴豪爽的笑了,扯着嗓子回答道:“可不是嘛,我们吃喝拉撒都在这艘小船上~”
不到8㎡,怎么看都觉得小和挤,但整齐叠放在船舱里的被褥、擦得干干净净的船板、闲暇时用电瓶发电看看电视...生活都是自己过的,小渔船上也不例外。
而谈起最近“水上人家”的搬迁时,大爷说道:“我们?我们不会走的,我们应该会在水上生活一辈子。”
打鱼日子平淡却也充实对于渔民的他们来说,每天的开始是凌晨4点,就算寒冬腊月,在这个大半武汉吖还沉浸在睡梦中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做好准备,出发打鱼了。
和一般武汉吖知道的撒网捕鱼不同,大爷他们用的工具是挂满钩子的棉线,棉线上绑有泡沫球,打鱼的时候,沿着江面布下这些钓线,每两米下一个钓钩,之后再一个个的起钩抓鱼。
这种特别的打鱼方式颇为古老,在哪布线、何时起钩...这些只有“资深”老渔民才知道,于是在小编跃跃欲试时,大爷“不屑”的表示:你们是绝对弄不来的。
△竿子上缠绕着挂满钩子的钓线
打鱼结束后,偶尔去赶赶武汉的早集卖鱼,但多半时间他们还是会直接回到岸边停留。
△被江水冲打船锚,是与岸上唯一的联系
磨着钩子的大爷,让船舱响起如同小时候听到的磨剪刀的声音,而大爷的老伴则是仔细将钓线整理好,一圈圈整齐的缠绕到竹竿上,再架到渔船顶上晾晒,往往就这些事情,就足够打发一天。
呆在岸边的日子,看起来单调乏味,实际上也还好,除了整理打鱼工具,偶尔还可以和住在附近、特地前来买鱼的街坊咵上几句。
“勒鱼是不是野生的滴撒?不会是菜场买来滴吧?”
“么昂可能咧,都是今天早上才打的~”
话音刚落,大爷就打开船板,用网子捞出了一条差不多4斤的大鱼,活蹦乱跳的,水花四溅。
△鱼都藏着打开的那块船板下
挑来挑去,最终选中一条鳊鱼的街坊和小编说,“现在污染太厉害鸟,像勒鳊鱼,蛮多时候菜场买的杀了后肚子里都是黑色的,那可都是致癌的撒,所以有时候到勒滴买,江里滴鱼,肯定还是要好一些。”
话音刚落,鳊鱼就被麻利的处理完毕,肚子里干干净净,丝毫不见黑色。
△处理着鱼的大娘
△特地前来买鱼的街坊
当然,这种看似一成不变的日子,在有些时候会变得不同。
毕竟大船在远处经过,都会因涟漪摇摇晃晃的小渔船,碰到了大风大雨的天气是很难坚持住的,所以当第二天顶着风雨再去江边的时候,大爷他们的渔船消失不见了。
好在,顺着江边走了一段后,小编在趸船旁找到了熟悉的小渔船身影。
原来,每当到了这种大风大雨的天气,渔民们就会开着渔船前往趸船或者是大船旁,避避风头。
久而久之,和趸船老板都熟悉了的渔家,找到了风雨天的依靠。正如今年夏天,武汉大雨倾盆了那么多次,这里就是他们的避风港。
可随着趸船逐渐被拆除,未来这些渔船再遇到风浪时,该何处停靠呢?
将来或再难寻渔民踪迹其实说起来,武汉江面的这些打渔人家,也是历史悠久了。
十多年前,集家嘴有个水产市场,无论是武汉的又或者是外地的渔船,都会开到这里来做买卖。
正处长江、汉江交汇的集家嘴,容易形成回流,鱼在回流里打转冲不出来,据大爷回忆说,那时候捕鱼,一撒网可以捕到、斤,再拿到市场上卖,生意挺好。
可随着水产市场搬迁到了白沙洲,江里的鱼也越来越少、越来越难捕,贩鱼的就少了许多,很多鱼贩子把船卖给汉正街周围的打工者,像大爷这样坚持了几十年、至今还在打鱼的,其实并不多。
不如从前的鱼量,再加上每年3月到6月的禁渔期,比起往年随便一打就能打到的胖头鱼、鲢鱼、魭鱼、鳊鱼什么的,如今,一年到头都赚不到什么钱。
而说起子女时,大爷表示,当渔民太苦了,所以没忍心让子女从事这一行。
“那一年岂不是见不了几次面?”
“是啊,但在禁渔的时候,我们一般会回汉川种地嘛,那个时候他们偶尔会回去看一下。”
风吹日晒的生活,就像大爷不愿意让子女打鱼一样,越来越少的人继承这个行业。
询问起武汉还有多少艘这样的渔船时,大爷沉思了一会答道,“不是蛮多了,大概,也就20多条吧,说不定哪天就都没了。”
或许觉得离我们生活很远,或许很难会有交际,
甚至不定未来哪天就看不到漂在江面上的他们了,
但渔民其实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
只是努力的在武汉找一隅安身之所,
哪怕是一直漂在水上。
所以如果哪天路过江边,
何不顺道去看看这些渔民,
这些在武汉漂了一辈子的人。
?END?
出品:武汉十点半文化传播
文字:Sap摄影:当儿
由武汉吃货原创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精彩推荐-
吃过这3家老字号,才算混过汉阳的桃花岛!
武汉最牛逼中学的牛逼后街
生活在二七,就是一个大写的满足。
汉口老城区的一处世外桃源
中山大道开街在即,提前揭秘有多惊艳!
汉口新晋拍照圣地终于开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70.html